Tuesday, October 18, 2005

希望──黑暗中的光

在人生的路途中,總有許多的象徵挑戰的「十字架」,是我們必需去扛起的。
在看似艱難的旅程中,每一個「十字架」,每一次的挑戰都有上帝的同在。
「十字架」正清楚地指引我們人生的方向,使我們在黑暗中看見光,看見希望。

以賽亞書9:1-2;約翰福音12:46
戴智彰牧師

◎前言
曾帶領美國黑人人權運動,並發表著名演說「我有一個夢(I Have a Dream)」的馬丁路德金恩牧師(Martin Luther King, Jr.,1929-1968)說:「我們必須接受失望,因為它是有限的,但千萬不可失去希望,因為它是無窮的。」

◎放棄才是真正的失敗
《人生的九個學分:應該留下什麼給世界》一書中提到,矽谷一家中型的科技公司,因為競爭激烈,銷售業績不振,獲利減少,於是,老闆道格集合了所有員工宣布了這個不幸的消息。道格說了一個他親身經歷的故事,四年前他買下了一座廢棄葡萄園,在他用心照顧之下,變成了一座欣欣向榮的葡萄園。
有一天,他開車回家的路上,遠遠地看見離他家約十英哩處冒出了濃煙,他有些擔心,後來發現,離他家還有一段距離,應不會有事,心想著:「還好不是發生在我的土地上。」
接著,他發現數以千計的八哥鳥從燃燒的樹中飛出來,彷彿一片巨大的烏雲,飛向了他即將收成的葡萄園。他從行李廂中取出獵槍試圖趕走鳥群,但牠們實在太多了,眼睜睜地看著牠們吃光自己辛苦栽種的果園,他不禁哭了起來,一點辦法也沒有。
他告訴員工,他從這個事件中學到,自己所能控制的事情很有限;無論計劃再完善,仍無法預防天災。大自然以它的智慧讓葡萄成熟,卻也讓遭遇危險的鳥群,選擇葡萄園作為棲身之地。他唯一能做的是接受這個事實,並開始為下一季的葡萄種植努力。
他以此勉勵員工,請他們重新奉獻自己,照顧好他們的葡萄樹就夠了!他的員工因此得到了鼓舞,他們了解到,被打倒並不等於出局,再好的計劃都可能發生無法控制的情形。只要能再接再厲就不算失敗,「放棄才是真正的失敗」。捷克總統哈維爾(Václav Havel, 1936-)說:「使人失敗的唯一因素,就是你還沒有奮鬥便放棄了。」
法國文學家雨果(Victor Hugo, 1802-1885)曾說:「未來有許多名字。軟弱的人說,未來叫做不可能;信心不堅的人說,那是未知。思慮周到和英勇的人說,未來叫做希望。」期待我們的「未來」是充滿希望的。

◎希望帶來力量
哈佛醫學院Dina and Raphael Recanati講座教授,也是著名的生物醫學類作家傑若‧古柏曼醫師(Biography of Dr. Jerome E. Groopman, 2005)在《希望,戰勝病痛的故事》書中,對「希望」所帶出的力量有驚奇的發現。
在嚴謹的科學訓練下,他謹慎地談論有關「希望」這件事。他說:「希望不是來自盲目的樂觀,而是根據鮮明的事實」。
關於「希望」,他提出一些疑問:「為什麼有些人在重症的摧殘下,還能找到希望,還有一些人卻覺得了無希望?」「希望真能改變病程,幫助病人戰勝疾病嗎?」
他說:「過去三十年來,我一直在努力尋找這些問題的答案……我發現希望有真有假。」因此,他試著從病人身上所看到的去定義「希望」這個詞:「希望是一種超越的感覺,讓我們想像自己踏上這條不斷攀升的希望之路,走向更好的未來。希望能讓我們看見眼前的障礙和陷阱。真正的希望不是幻想。」
就目前研究顯示,心智模式的轉變會改變神經化學物質。「信念」和「預期心理」——也就是構成希望的兩大要素——可促使腦部分泌腦內啡和腦啡肽,具有阻隔疼痛之效。並且,「希望」也會影響重要的生理功能,如呼吸、循環和運動功能。在生病的時候,「希望」也有可能帶來正向的連鎖效應,會使我們的精神和身體產生深遠的變化。
世界上沒有絕望的處境,只有對處境絕望的人。即使面對死亡,我們仍對靈魂的永生充滿希望。擁有希望是如此重要,古柏曼醫師說:「希望不但使我們張大眼睛,也給我們勇氣去面對環境的考驗,讓我們有能力超越這些磨難。對我的病人來說,真正的希望和我給他們的治療一樣重要。我行醫多年之後,才深切地了解到這一點。」
這個提醒將使我們對箴言的教導有更深切的認識:「求生的意志使人忍受病痛;意志消沉,希望也跟著喪失。」(箴18:14)我相信,即使是再高明的醫生,也困難幫助一個絕望的病人。因為,絕望的人以絕望的角度讀著充滿希望的文字時,讀出的意思也是絕望。這也是古柏曼醫師所強調的:「我確信,希望才是治癒疾病最重要的因素。」

◎從黑暗到光明
在《希望》(張玉奇)這幅作品裡,讓我看見一個母親為孩子的禱告──
有一天,小鳥發現了一個天使……
牠高興地拍拍翅膀對天使說:「走!出去玩嘛……」。
天使害羞地回答:「……我還不會走路。」
小鳥又再度揮舞翅膀:「那有翅膀,我們用飛的好嗎?」
天使低下頭:「我還不會飛,因為只有一支翅膀,是不能飛的……」。
小鳥掉下眼淚:「我能為你做什麼?」
天使抬起頭望著天空……:「可以的話,請為我禱告……告訴天父,我好想起來走,好想飛出去,看看這世界。」
畫中的天使就是她的兒子以信──一個多重重度障礙的腦性麻痺孩子。她曾像許多擁有特殊兒童的家長一樣,問上帝:「為什麼是我?」直到她發現這是一個「恩典」,不是每個人都可以享有的。
於是,她很快地從「為什麼」的問號中跳脫出來,把方向定在「找問題」、「找方法」,並且努力地執行。也因著孩子,她感受自己的人生更成熟、更有愛心、更有智慧、更有執行力。
在玉奇姐的見證中,我們製作了一段約7-8分鐘的影片,那是以信的生活點滴。
「以信」,今年六歲,不管高興或生氣,他會一直不斷搖著頭……。為什麼會一直搖頭呢?
在三歲前,以信是看不見的,因為缺氧,大腦接收不到光的感應。感謝主!三歲半時他的視力已達0.03(但在殘障的範圍仍屬接近全盲),小男孩除了視障,還伴隨著肢體障礙及智能障礙,他是個特別的孩子。
在獲知醫生宣判,以信可能會失去視力,作母親的仍無法接受,她回家也不敢掉眼淚,回到家後她隨手拿起一個奶嘴放在以信的眼前,叫著:「來,奶嘴在那裏?來拿奶嘴……」,她期待是醫生誤判,等待許久,手中愈晃愈大力的奶嘴,滑落了下來。「看不見,真的看不見!」她抱著孩子大哭了起來。這時才知道他所有的反應是來自聽覺的反射,眼睛真的看不見。
但她並沒有放棄,就算醫生宣判了病情,她仍然相信情況會改觀的。感謝主,他們的努力沒有白費!
她常常靜靜的觀察以信,看著她不斷地搖頭的樣子,因視力缺損,及腦傷,使得以信必須藉此尋求刺激、找尋平衡。
以信曾動過二次眼睛斜視手術,目前接受早療、職能物理、感覺統合復健、針灸……等治療,每天的行程比董事長還忙,重要的是,每天、每天都進步。目前,他的視力已逹0.1。他也會離地小狗爬、會試圖想站起來,可以推著助行器行走,看字卡、圖卡、電視。因為嚴重遲緩的情況也漸漸的已有起色。最近的鑑定報告出來,原本看不見的視力已改成視障輕度、重度肢體障礙變為中度、智能障礙則為重度……他,真的進步了。
面對這樣的情境,玉奇姐說:「神在每次的功課中都放了不同程度難題,神的能力是在我軟弱上顯得完全,所以我什麼時候軟弱,什麼時候就剛強」。
聽過玉奇姐《從黑暗到光明》的見證後,讓我對「希望」這個主題有更深刻的體會。映入我腦海的第一個印象是記載在聖經以賽亞書的一段話:「但那受過痛苦的必不再見幽暗。……在黑暗中行走的百姓看見了大光;住在死蔭之地的人有光照耀他們。」(賽9:1-2)
先知的話預言了上帝的救贖,神的獨生子耶穌基督就是黑暗中的光,是人在苦難中的希望。耶穌說:「我到世上來,乃是光,叫凡信我的,不住在黑暗裏。」(約12:46)
我們確信上帝的應許必不落空,詩人的禱告與頌讚一再向我們陳明:「求你記得你向僕人許下的諾言,因為你的話使我有了希望。」(詩119:49)又說:「你是我的保護者,我的盾牌;我的希望在乎你的應許。」(詩119:114)
上帝給人這樣的使命,也要給人相對的力量。就像在玉奇姐她的書《都是心肝寶貝》裡,她的朋友所說:「不是每一個人,都是上帝揀選可以修這門課程的」。我相信,神所加的擔子是我們所能擔得起的。保羅也勉勵哥林多信徒:「你們所遇見的試探,無非是人所能受的。 神是信實的,必不叫你們受試探過於所能受的;在受試探的時候,總要給你們開一條出路,叫你們能忍受得住。」(林前10:13)

◎結論
第二次世界大戰結束,到處是一片廢墟。美國社會學家波普諾(David Popenoe)去訪問一戶住在地下室裡的德國居民。離開那裡之後,同行的人問波普諾:「你看他們能重建家園嗎?」
「一定能」。波普諾肯定地回答。
「為什麼回答得這麼肯定呢?」
「你看到他們在地下室的桌上放著什麼嗎?」
「一瓶鮮花。」
「對」,波普諾說:「任何一個民族,處在這樣困苦的境地,還沒有忘記愛美,那就一定能在廢墟上重建家園。」
在玉奇姐美麗的、而且富有生命深度的作品裡,我看見了社會學家波普若的結論。因此,我想藉玉奇姐一件磁磚作品《十架之路》(作品名稱暫定)作結語。
在人生的路途中,總有許多的象徵挑戰的「十字架」,是我們必需去扛起的。在看似艱難的旅程中,每一個「十字架」,每一次的挑戰都有上帝的同在。「十字架」正清楚地指引我們人生的方向,使我們在黑暗中看見光,看見希望。

Sunday, October 02, 2005

得勝的生活

詩篇8:1-9                  戴智彰牧師

◎前言
最近電視有一支廣告:「每個人肩上都擔著不同的重擔……,若不先關心自己愛自己,那也就無法去關心別人、愛別人。」是的,每個人肩上都擔著不同的重擔,但是你若沒有先看重自己,看見自己存在的價值,那你也可能喪失愛人、關心人的能力。
人的價值重要嗎?聖經創世記1:26-27很清楚的告訴我們,「神說:『我們要照著我們的形像、按著我們的樣式造人,……神就照著自己的形像造人,乃是照著他的形像造男造女。』」我們是照著上帝的樣式所造,所以人有著非常尊榮的價值。詩人說:「人算甚麼,你竟顧念他!世人算甚麼,你竟眷顧他!你叫他比天使(或譯:神)微小一點,並賜他榮耀尊貴為冠冕。」期待再次透過上帝的應許與祝福,讓我們對生命有更熱切的挑戰和期待,讓我們的生命成為得勝的生命。
「上帝以榮耀尊貴為我們的冠冕。」(詩8:5)「尊貴」(honor)可以解釋為「恩惠」(favor),而恩惠的意思就是「幫助;提供特別的好處並接受優先待遇」。換句話說,上帝要讓我們的日子順心,祂想幫助我們,提升我們;祂想給我們最優渥的待遇。經歷上帝的恩惠也意謂著,我們期待上帝的特別幫助,釋放出我們的信心,並深知上帝要幫助我們。

◎活出信心的生活
患有類風濕性關節炎的杏林子劉俠生前曾在某個場合中分享:「我本來以為我手部的關節都被這病給侵蝕了,結果,我前幾天居然發現我指頭中有一個關節竟還是好的!還是可以動的!這真是太令我驚喜了!」可能很多人會覺得:「這有什麼好高興、驚喜的?」但,這就是杏林子劉俠生前的生活態度。
先知哈巴谷在困苦中也曾說過一段話:「雖然無花果樹不發旺,葡萄樹不結果,橄欖樹也不效力,田地不出糧食,圈中絕了羊,棚內也沒有牛;然而,我要因耶和華歡欣,因救我的神喜樂......。」(哈3:17-18)
一個是殘障人士,一個則是家徒四壁,然而,「心存感恩地過每一天」卻是杏林子劉俠與先知哈巴谷這兩位相差了數千年的人物共同的生活秘訣。
親愛的弟兄姐妹,當遭逢困境時,我們不妨想一想,自己現在的處境有比劉俠、哈巴谷更慘、更艱困嗎?如果沒有的話,我們有「資格」唉聲嘆氣嗎?在聖經中,保羅寫信給羅馬的信徒,藉著先知以賽亞所宣告的說:「但願使人有盼望的神,因信將諸般的喜樂、平安充滿你們的心。」(羅15:13)
如果我們以信心來過每一天,就如同聖經中「我們既有這許多的見證人,如同雲彩圍著我們」(來12:1),上帝的恩惠就會臨到。想想看約伯,他遭逢了人所能忍受的痛苦極限,就在短短一年之內,他失去家人、事業與健康。他全流膿、長瘡而活在極大的痛苦中。然而約伯說:「上帝啊,我已經知道祢已應許給我恩惠!」這就是真實的信心。
各位親愛的弟兄姐妹,如果你也能堅心信靠上帝,在最黑暗的時刻大聲宣告你的信心,那麼就再沒有任何事能擊倒你。不要忘記上帝的恩惠與你同在,只要上帝碰觸你的生命,一切都會改觀。聖經說:仰望耶和華,等候祂施恩;換句話說,永遠不要放棄,要堅心相信期待並宣告。存著一顆感恩的心,因上帝應許,好事即將臨到你。

◎上帝知道你的價值
在我的身邊有許多長輩、朋友們,我很珍惜,甚至是敬佩他們,因為當中有許多「價格不高,價值卻很高」的人們值得我學習。
人的價值從何而來?以一般社會化的標準來看:一個人的「價格」,取決於他的存款、頭銜、家世、衣著;但一個人的「價值」,卻取決於他的愛心、良善,以及與上帝的關係。這社會上有一群人,他們做的工作薪水不高,甚至有的還是「無給職」,這些工作不太能給他(她)們什麼頭銜,不太能增加多少存款,但卻可以為這個社會注入許多溫馨的氣息。
德生教會從上學期開始,也有一群義工媽媽,她們沒有利用退休或空閒的時間去進行過多的休閒旅遊,或是聚在一起說三道四。她們做什麼呢?她們選擇在週間到附近的新興國小為小朋友們說故事,強化被教改給忽略的「生命教育」。還有些人,則是到醫院當義工,當醫院有人需要幫助,她們也總會義不容辭地跑第一。這樣的業餘工作,也許沒辦法多一份收入,但在自己生活行有餘力的前題下,卻是極有意義。
所以,這世上有許多「價格不高,價值卻很高」的人們值得我們學習。在社會上,常有人為錢、權互相爭鬥,即使露出難看嘴臉也不在乎。或是常有政客昧著良心去講一些挑起紛爭、衝突的話,來使自己從中謀利。無論你是誰,我相信,或許我們不一定能改變、增加我們的「價格」,但我們絕對有辦法增進我們的「價值」!只要我們有一顆願意擺上、付出的心。聖經中耶和華曾對撒母耳說:「不要看他的外貌和他身材高大,我不揀選他。因為,耶和華不像人看人:人是看外貌;耶和華是看內心。」(撒上十六7)
在童話故事中有一個「三棵樹」的故事。一棵橄欖樹、一棵櫟樹和一棵松樹,它們對自己的未來都一個美夢。橄欖樹希望自己成為珠寶盒,可以裝滿各式珠寶,但是木匠卻把它砍下來變成一個馬槽;櫟樹希望自己成為一艘大船,但是木匠卻把它砍下來變成一隻小船;松樹的夢想是希望它一直站立在山巔,提醒世人讚嘆上帝的奇妙創造,但是它卻被閃電轟然落地,破碎了它的美夢。後來,木匠來了,把它丟在廢木堆中。
這三棵樹都覺得自己失去了價值,它們失望而且沮喪,沒有一個夢想成真,然而,上帝對這三棵樹都有他的計劃。橄欖樹變成一個馬槽裝了最珍貴的至寶-上帝的兒子;櫟樹變成一隻小船,載著萬王之王在述說上帝的全能;松樹在廢木堆中被羅馬兵丁找出來,砍下兩段樹枝做成十字架,而這就是耶穌最後被釘的十字架。如今仍在對世人訴說上帝的愛與憐憫。
你的價值感不是來你的成就、你的表現,也不在於別人如何看待你,或是你有多麼受歡迎或多麼成功。你的價值感單單來自於你是至高神的兒女。因著上帝獨特的創造,你可以賦予這世界無人能及的價值,帶來無可取代的益處。上帝知道你的價值,祂看見你的潛力。也許你不明白現今所遭遇的事,但是別忘舉目仰望上帝,記得上帝在掌管一切,祂對你的人生有更好的計劃。
詩人大衛深深體會到神所賦於他的價值與安排,他說:「我觀看你指頭所造的天,並你所陳設的月亮星宿,便說:人算甚麼,你竟顧念他!世人算甚麼,你竟眷顧他!你叫他比天使(或譯:神)微小一點,並賜他榮耀尊貴為冠冕。你派他管理你手所造的,使萬物,就是一切的牛羊、田野的獸、空中的鳥、海裏的魚,凡經行海道的,都服在他的腳下。」(詩8:3-6)

◎結論
或許,我們覺得自己的人生很糟,很多難題,活得很痛苦。但有誰的人生沒有難題,沒有痛苦?比我們痛苦人多得是,其實我們過得還不錯。上帝要你成為贏家,而不是抱怨專家。他要設定你活在得勝之中,但你必須做你該做的。只要下定決心,無論生命中遇到什麼困難,你要經歷上帝的恩惠,期待上帝的特別幫助,並釋放出我們的信心;活出信心的生活,仰望耶和華,等候祂施恩;存著一顆感恩的心,因上帝應許,好事即將臨到你;知道你的價值,因祂顧念你,並賜下祂榮耀尊貴為我們的冠冕。無論生命中遇到什麼困難,你都要不斷在心中再次站立起來,活出得勝的生命!